按照国务院批复,中国(天津)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面积119.9平方公里(包括16.96平方公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),约占天津区域面积的1%。包括三个片区:
天津机场片区面积43.1平方公里,这里是天津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转化的重要集聚区,民用航空、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产业已形成优势,是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航空货运中心。未来,这一区域将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空港优势,重点发展航空航天、装备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、航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,打造亚洲飞机制造维修中心和中国北方航空物流中心。
天津港东疆片区面积30平方公里,这里是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。未来,这一区域将依托港口优势,重点发展航运物流、国际贸易、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,打造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。
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面积46.8平方公里,这里是天津市金融改革创新集聚区、滨海新区城市核心区。未来,这一区域将依托完善的城市功能、优越的商务环境,重点发展金融创新、总部经济、跨境电子商务、科技信息服务、文化传媒创意等现代服务业,努力打造中国北方金融创新中心。
为进一步扩大自贸试验区试点的深度和广度,为国家贡献更多改革试点经验,2021年4月天津市出台了《中国(天津)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》、《中国(天津)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》,决定在天津滨海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、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自贸试验区的两个联动创新区。其中:
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总面积32.6平方公里,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、生物医药产业、新经济服务业。这一区域的战略定位是:加快建设“中国信创谷”、京津冀“细胞谷”和滨海科技城,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引领区,成为现代产业集聚、要素高效流动、营商环境优良、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高质量联动创新区。
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总面积3.1平方公里,重点发展文化健康旅游产业、绿色产业。这一区域的战略定位是:加快打造面向东盟地区的自贸服务平台、面向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标杆、面向京津冀的现代康养和亲海旅游目的地,成为现代产业集聚、要素高效流动、营商环境优良、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高质量联动创新区。